因水而兴!汤汤淇水漾鹤壁-最新皇冠会员网址

2024-09-26 20:28   .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永辉 崔逾瑜 刘天纵 杨千帆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晨


采访地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水地 河南省鹤壁市

受水情况

10年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累计向鹤壁市供水5.04亿立方米


“城市文明因水而兴,我们现在所处的鹿台阁,就是见证。”9月9日上午,河南省鹤壁市朝歌文化园,导游周喆向游客讲述当地人文历史变迁。

鹤壁古称朝歌,其母亲河是淇河。淇水悠悠,潺潺流淌,这里曾孕育出灿烂的朝歌文化和诗经文化:朝歌古鹿台遗址就位于淇水之滨,《诗经》中描写到淇水的诗歌达39首。春秋时期,卫懿公养鹤亡国,此地因“鹤栖南山峭壁”而得名。

鹤壁市属干旱缺水地区,淇河常发生季节性断流。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鹤壁终于能将淇河的水资源置换出来,再现“淇水汤汤,渐车帷裳”的美景。

“没想到,脚下曾经就是鹿台”


“3000年前的淇河流域,应当是个水草丰美、舟楫便利的地方。”周喆介绍说,《诗经·卫风·竹竿》篇云: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但几千年的气候变化,以及河流改道等种种因素,让鹤壁逐渐成为一个干旱缺水的城市。

据水利部门统计,鹤壁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6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00立方米左右,约为河南省人均占有量的二分之一、全国人均占有量的十分之一。淇河是山区性河流,季节性明显。往年春季,鹤壁经常闹水荒。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百万鹤壁人民终于吃上水质更好的丹江口库区水。”鹤壁市南水北调工程运行保障中心二级调研员赵峰介绍,“南水”每年向鹤壁市分配水量1.64亿立方米,相当于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量的45%。

有了“南水”后,流经城区的淇河水资源被置换了出来,鹤壁市开始做起文旅文章。2016年,该市在淇河边投资1.2亿元兴建鹿台阁,周边又配套建设约2000亩的园林景区。

鹤壁再现“淇水汤汤”。(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千帆 摄)

历史上的鹿台,也作廪台。《史记》载,武王伐纣,散鹿台之财。古鹿台焚毁后,原址一直未被发现。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才得以重见天日。

“考古队在这里发现了房基、灰坑、石斧、石刀、陶鼎、陶钵、骨锥、骨针、玉器、铜器等物品,现在陈列于省市博物馆。”周喆说,“真没想到,我们脚下就是古代的鹿台。”

鹿台阁前方的省级文物保护碑上写着:鹿台遗址位于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淇河泰山路桥附近,占地约39公顷;鹿台文化层堆积厚约3米,上层为两汉文化,下面依次为周、商、龙山及仰韶文化。

新建的鹿台阁,采用“四阿重檐、茅茨土阶、泥墙木骨”的建筑形式,庄重大气,阁高38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整个朝歌文化园的主体建筑及文化核心。朝歌文化园紧邻淇河,周边拱卫着淇澳翠境园、淇水樱华园、淇水关植物园等3个生态园区。


淇水汤汤,白天鹅成“常客”


漫步朝歌文化园,但见树木繁茂,绿草葱茏;草坪上的喷水器,正朝空中喷洒着“喇叭形水花”。

“鹿台阁的南面,是大型音乐水秀表演区。”周喆说,水秀区长202米,宽30米,最大喷高108米;夜幕时分,多姿的水型、五彩缤纷的水灯和美妙的音乐结合在一起,令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淇澳翠境园紧邻朝歌文化园,该园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淇河《诗经》文化、卫文化和竹文化为内涵的主题文化公园。400余亩的景区内,竹子面积达200亩。《诗经》中“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说的就是这般景象。

“淇水樱华园有樱花30多个品种3万余株,是河南省内最大的樱花主题公园;淇水关植物园有800余种植物,集休闲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周喆说,景区能形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十里生态画廊,多亏了南水北调之后,这里的水资源变得充沛,生态环境不断变好。

朝歌文化园依淇水而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千帆 摄)

有了“南水”和淇河做后盾,鹤壁市于2018年提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提升城市品位。

“植物园的临河岸边,就是观赏天鹅的绝佳位置。”赵峰介绍,城市拥有“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百鸟争鸣”的生态景观后,这里成为冬季天鹅迁徙的“歇脚”之地,今年已是市民连续第4年观测到白天鹅。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鹤壁提升城市品位的“王炸”。据了解,鹿台阁的1至3层已成为中原文博会的永久性会址,至今已举办十届。仅在去年,朝歌文化园及周边景区,就吸引了320多万游客前来参观、休闲。

详见9月24日湖北日报4版>>

9月24日河南日报5版同步刊发>>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