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九一八!勿忘这些红安英雄!-最新皇冠会员网址

2024-09-18 10:23   .

今天(9月18日)

是九一八事变

93周年纪念日

红安人为抗战做出了很大贡献和牺牲

不管是北方的八路军

还是南方的新四军

其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英雄

今天

小红梳理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先后于2014年9月1日和2015年8月24日

公布的在抗日战争中

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

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和2020年9月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

公布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的

红安籍抗战英烈

他们牺牲时都正当壮年

今天,一起记住他们的名字和事迹


杨宏明(1910-1942,红安人)

杨宏明

1910年出生在红安县二程镇三里岗村。曾参加黄麻起义、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

抗战全面爆发后,奉命到华北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1年秋至1942年春,调任冀南军区第4军分区司令员。

1942年4月,杨宏明率两个团攻打发动大“扫荡”的日伪军,他爬上房顶用机枪扫射敌人。敌人不甘心失败,月底又纠集大量兵力围攻。杨宏明指挥部队声东击西,成功突围。在突围中,杨宏明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2岁。

新中国成立后,杨宏明烈士的遗骨与左权等英雄遗骨都移葬在河北邯郸烈士陵园内。河北临西县有条“宏毅大街”,即为纪念杨宏明和另一烈士孙毅民。

丁思林(1913-1939,红安人)

丁思林

1913年出生在红安县杏花乡丁家岗。曾参加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1938年9月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新1团团长。

1939年2月,在曲周县香城固伏击战中,粉碎了敌人破坏冀南根据地的阴谋。因表现出色,新1团被朱德赞誉为“模范青年团”。

1939年7月5日,日军109师团107联队3000多人向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大“扫荡”。6日,丁思林率新1团在云族镇同敌人激战两天。8日,日军纠集兵力再次发动进攻,为掩护部队撤退,他主动阻击日军进攻。激战中,头部中弹牺牲。年仅26岁。

为表达对丁思林的哀思,时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委员的邓小平写了《悼丁思林同志》,刊发于新华日报

(1939年11月16日,新华日报刊发《悼丁思林同志》,作者邓小平)

吴隆煮(画像,左二)

吴隆煮 (1914-1940,红安人)

1914年出生在红安县曹门湾。曾参加长征。抗战全面爆发后,1937年底到1938年4月,随部队转战到晋东南地区,屡立战功。

1938年5月29日,日伪军800多人偷袭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旅部驻地磁县彭城镇,吴隆煮率1营参加战斗,连续6次打退敌人进攻。陈赓旅长赞道:这一仗,胜利保卫了彭城。

1939年11月任386旅补充团政治委员。1940年补充团改为17团,任副团长。

1940年8月,参加百团大战。21日,吴隆煮率领战士与日军板津大队展开白刃格斗。激战中,吴隆煮为掩护通信员,中弹牺牲。

郑行福(1908-1943,红安人)

1908年出生在红安县檀树岗清水塘。1929年参加红军。曾参加长征。

抗战全面爆发后,1938年3月,从延安调到新四军工作。1938年11月,任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后任政治部主任。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7师供给部部长。

1943年3月17日,日军第116师团和第15师团各一部及伪军共6000多人,分8路向皖江抗日根据地巢县、无为中心区大举“扫荡”。郑行福在反“扫荡”战斗中不幸被俘,押解到安庆遭日军杀害。

郑行郯(1912—1941,红安人)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新四军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六合独立团政治委员。1941年10月率部抗击扫荡的日伪军时英勇牺牲。

刘诚光(1915-1942,红安人)

刘诚光

刘诚光原名刘德福。1930年参加红四方面军,经历了悲壮的西征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两次爬雪山,三次过草地的严峻考验。表现出了一名共产党员所应有的顽强精神。到达陕北后入抗大马列学院学习,曾任红三十军八十八师青年科长、民运科长。1939年2月任冀热察挺进军干部科科长,同年6月任挺进军十三支队(1940年改称冀东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兼任十二团政委。他是我冀东八路军政治工作制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为部队的政治思想、组织建设及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刘诚光烈士自调热河以来,先后亲自参加指挥多次战斗,在开展东部游击战以及玉田渠梁河、迁西杨店子、丰润黄家屯、遵化旧寨等战斗中,率部先后歼灭日伪军数千人,发挥了文武全才的领导艺术。

夏祖盛(1907-1943,红安人)

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红四方面军,夏祖盛任过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红九军政治部主任,师党委书记,红九军党委委员。

随红四方面军,参加过鄂豫皖苏区、川陕苏区反国民党军的“围剿”和“围攻”斗争。参加过25000里长征,两翻雪山三过草地。1936年5月到达陕北以后,进入红军大学学习。1936年10月底,参加西路军西渡黄河。1938年8月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第一团政治处主任,1939年9月任青年抗日游击纵队第二团政治委员,1941年2月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分区副政委,同年6月任政治委员,1942年6月,任冀南军区第六军区分副司令员。夏祖盛在冀南抗日平原游击战争中,率领部队英勇杀敌,屡建战功。1943年5月22日,在河北省故城县大马村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6岁。

郑维发(1905-1945,红安人)

1926年,郑维发在家乡参加红军组织的赤卫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先后任红四军十一师排长、区警卫营三连连长、游击队队长。1931年参加红四军,任排长。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反“围剿”斗争。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留在地方,任紫云区游击队队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随部队东进抗日。1943年任新四军第四旅东南支队司令员。率部与日军进行反“扫荡”游击战争。1945年1月任新四军东路军分区六霍总队副总队长。同年春,率部在淮南津浦路东地区与敌作战中不幸牺牲。

徐绪奎(1915―1940,红安人)

徐绪奎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反“围剿”斗争和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围攻战斗,参加过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调入新四军工作,1940年夏,随军北渡长江任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第九团团长,同年9月6日,在黄桥战役营溪反击战中英勇牺牲,是黄桥战役中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员。

陈锡联(1915-1999,红安人)

陈锡联,原名陈锡廉,字廉甫,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旅长、军分区司令员;解放战争中,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兵团司令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重庆市委第一书记、军委炮兵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常委,一度主持过中央军委日常工作。陈锡联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以共产党人特有的大智大勇,敢打善打硬仗、恶仗,常能出奇制胜,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素有二野“赵子龙”和“人小鬼大”的美誉,李先念称赞陈锡联"打仗数第一"。抗战爆发后,陈锡联率八路军七六九团开赴抗日前线,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奇袭阳明堡

1937年10月,侵华日军攻势凌厉,气焰嚣张,华北局势岌岌可危,八路军总部命令我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组成的先遣队奔赴晋东北,侧击南犯之敌的后方,以配合国共两军联合进行的忻口战役。10月16日,陈锡联带领全团深入敌后50余公里,进抵代县以南滹沱河南岸苏龙口、刘家庄一带,发现一批又一批的敌机从阳明堡机场起飞,对忻口和太原地区狂轰滥炸。他立即派人侦察,查明敌情,迅速制定周密的战斗方案。10月18日傍晚,利用夜幕掩护,在陈锡联的指挥下我七六九团主力对敌机场突然发起猛烈进攻,激战一小时,击毁敌机24架,毙伤日军100余人,创造了以步兵歼灭大量敌机的光辉战例。

激战响堂铺

1938年初,以第七七一团全部和第七六九团团主力,预伏于响堂铺公路以北后宽漳至杨家山东西长5公里的一线山地,以一部伏于公路以南的山脚下,阻止敌军抢占东南面高山,以第七七二团全部七六九团一部,阻击由黎城和涉县可能来援之敌,并掩护伏击部队侧后的安全。3月31日9时许,敌辎重部队汽车180辆及其掩护部队进入我伏击圈,陈锡联率第七七一团突然发起猛烈攻击,激战两小时,共歼日军少佐以下400余人,毁敌汽车180辆,缴获长短枪130余支,迫击炮4门,以及大量军用物资。响堂铺战斗结束没几天,陈锡联即升任第三八五旅副旅长、旅长。

抢占狮垴山

在‘百团大战’中,我军中心任务是开展交通破击战,重点摧毁正(定)太(原)铁路。八路军总部命我一二九师以8个团附总部炮兵团1个营,重点破击阳泉至榆次段。战役打响后,陈锡联指挥部队抢先占领了狮垴山。敌军为抢回狮垴山,倾巢出动,几架飞机低空轰炸扫射,不断施放毒气,地面部队轮番猛烈攻击,每前进一段就构筑工事,与我展开反复争夺。陈锡联亲临前沿,指挥部队扼守阵地,寸土必争,与敌血战六昼夜,迫使日军增援部队横尸于我阵地前而不能前进半步,眼巴巴看着我军截断了正太铁路,而无回天之力。由于陈锡联指挥三五八旅在狮垴山有力阻击,成功掩护了破路部队翼侧的安全。保证全师胜利完成破袭任务。

王近山(1915-1978,红安人)

王近山,湖北省红安县高桥镇人。1930年6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师长、八路军旅长、野战军兵团副司令员、志愿军兵团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川陕苏区反“围攻”、红四方面军长征、神头岭战斗、响堂铺战斗、晋东南反“九路围攻”、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定陶战役、襄樊战役、进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西南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上甘岭战役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8年5月10日在南京病逝,享年63岁。在红四方面军的一批善战猛将中,王近山是一位有名的喜欢“撒疯”的“疯子”。在抗战期间,他又归于刘伯承129师旗下,任386旅772团副团长,他“撒疯”3次巧写驰名中外的三部战曲,震惊四方,不仅受到了刘伯承的赞赏,也受到了毛泽东的赏识和两度接见。有人说:“王疯子这3次撒疯,是他在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的篇章。”在抗战时期,王近山第一次“撒疯”,是设伏七亘村,这一仗王近山歼敌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772团仅伤亡10余人。而事后400多名战士和附近群众用了整整一天一夜的功夫才搬运完所有的胜利品。当战利品全收拾停当,王近山才把这一消息报告上去,旅长陈赓一听大声叫好:“王疯子有你的!打得好,打得好!”。第二次“撒疯”是长乐村伏击战,这次伏击战,共歼日军2200余人,缴获100多支步枪、3挺机关枪,还有战马100多匹。后来,陈赓在日记中回忆这次战斗情景时写道:“炮轰如雨,战斗之激烈实为抗战来所罕见。”第三次“撒疯”是在韩略村附近全歼日军观战团,这一仗中,王近山把冈村宁茨的“支那派遣军步兵学校”第5、6两中队及其他部队的高级军官,包括1名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以及100多名中队长全打死了!陈赓连连说:“近山这疯撒得好!撒得好!”

红安原名黄安,位于鄂东北大别山南麓,是黄麻起义的发源地,红四方面军诞生地,是鄂豫皖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革命战争年代,红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查明登记在册的烈士有22552人。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任国家主席,走出了韩先楚、秦基伟、陈锡联等两百多位共和国高级将领,是全国将军人数最多的县,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将军县”。

今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们,要不忘国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爱和平,面向未来,振兴中华。

今天,让我们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卓越贡献的无数革命先烈致以崇高致敬!!


网站地图